19-10-10 来源: RCO催化燃烧设备,粉尘治理设备,环保设备厂家-郑州腾达机械
自2014年以来,我国就针对主要污染排放源——火电燃煤机组,制定了“超低排放改造”政策,计划于2020年前完成改造5.8亿千瓦煤电机组,占2014年总装机容量的71%。
根据这一政策,目标限值水平即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10毫克/立方米、35毫克/立方米和50毫克/立方米,远低各国现行标准,近乎燃气轮机组标准。
北京化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剑桥大学、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院等研究团队此前联合测算了超低排放改造的实施情况与减排效果。该研究成果于10月7日正式发表在期刊《自然•能源(Nature Energy)》上。
此次研究首次基于烟气在线监测系统,构建了全新的排放清单模型,建立了中国电厂时(每小时)-空(排放源)高分辨率排放数据库,有效规避了传统方法中参数假设较多、不确定性较高等问题。
结果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已成功对5.9亿千瓦现有煤电机组进行了超低排放改造,提前超额完成政策目标,中国火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排放量下降超60%。
此外,该研究还从燃料、地区和规模等多视角分析了超低排放改造的成功要素及未来潜力。尽管中国发电量持续增长,但是2017年火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排放量较2014年均大幅下降,下降率分别为65%、60%和72%,即从221万吨、311万吨和52万吨分别下降到77万吨、126万吨和14万吨。其中,东部地区与大型机组的政策针对性较强、装机占比较大,减排效率较为显著;西部地区与小型机组的政策针对性较为宽泛、技术改进空间较大,仍具有很大减排潜能。
目前,我国蓝天保卫战、大气污染防治的形势依旧严峻,仍然处于“靠天吃饭”阶段。因此,超低排放改造在火电行业的成功实施意义重大,其减排成效有效的鼓舞了治霾士气,成功经验未来或将直接推动治霾目标的实现。
上一篇: VOCs ——潜伏在PM2.5背后的黑手
下一篇: 燃煤电厂SO3排放与控制